出于对“地缘政治”以及“地缘经济”的考虑,美国提出“回归亚洲”的战略。不论是出于牵制中国崛起,还是对亚洲新兴市场的重视,对能源市场的控制一直是该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分化OPEC则是美国“回归”的第一步。
出于对“地缘政治”以及“地缘经济”的考虑,美国提出“回归亚洲”的战略。伊拉克、阿富汗军事行动的终结,中东问题反美势力的削弱,以及中国及亚洲经济的崛起是促使美国“回归”的重要原因。不论是出于牵制中国崛起,还是对亚洲新兴市场的重视,对能源市场的控制一直是该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分化OPEC则是美国“回归”的第一步。
2012年,美国原油进口量为5.46亿吨,其中从欧佩克进口2.19亿吨。较进口高峰时期的2007年,美国原油进口总量,以及从欧佩克进口的原油量分别下降了21%和28.7%。非常规油气革命令美国对境外原油依赖度下降,特别是对产油大户欧佩克的依赖度显著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美国与OPEC谈判的砝码正在不断增加。
对于美国和亚洲国家来说,OPEC的意义完全不同。
欧佩克自成立以来,围绕增产与减产问题,与美国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美国试图让欧佩克的增产或减产决策服从美国需要,但欧佩克从成员国利益出发,所作决策屡屡与美国政府的意愿相左。但随着美国对OPEC国家原油依赖程度的下降,美国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影响OPEC的决议而不用过于顾虑石油安全。包括降低对国际油气特别是中东油气的依赖,增强对全球石油市场和欧佩克的影响力;制造石油美元效应,以此影响欧佩克的决策;利用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在美国有大量资产,无意与美国起直接冲突的心理,进一步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同盟关系。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OPEC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长期以来,亚洲国家不得不在接受“亚洲溢价”的前提下进口原油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了OPEC就可以影响亚洲国家的原油供应。影响了亚洲国家的原油供应,就可以影响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OPEC成立的宗旨是维护产油国的利益,但其内部也存在分歧和斗争。这将成为美国控制OPEC的切入点。为了维持油价,OPEC会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当油价下跌时,谁该负起责任限产,是近几次OPEC会议的争议之一。而美国页岩油革命所带来的冲击,由于品质的关系,对各个产油国造成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同样为分化OPEC制造了空间。一个不团结的OPEC,对美国来说就更容易“操控”了。
相关文章
- 【石油】WTI/BRENT价差12月不会进一步扩大
[2013/12/10] - 【石油】WTI/BRENT价差第四季度以来不断拉大
[2013/11/18] - 【石油】美元一改颓势 国际油价承压下跌
[2013/11/07]
相关视频
- 财经观察:家电业如何摆脱“政策依赖症”
[2013/05/31] - 财经观察:揭秘比特币
[2013/05/16] - 财经观察:“猪周期”再次来袭
[2013/04/25]
热点文章
- 【石化】北美丙烯产业的发展对PP市场格局的影响
[2014/01/16] - 【石化】甲醇市场价格弱势盘整
[2014/01/13] - 【石化】聚乙烯利润分析双周报
[2014/01/07] - 【石油】2014年1月1日海关总署正式调整生物柴油进口消费税税则
[2014/01/03] - 【石化】甲醇港口库存小幅增加
[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