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易贸研究 | 易贸商品信息研究中心主编 | NO.HG637
【宏观】政府表态凸显楼市调控新思路
[ 核心提示 ]

 

从今年年初的“国五条”之后,楼市进入了漫长的政策空档期,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落地一直牵动着市场神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决策层首次表态,无疑为楼市调控体制释放了重要信号。
reasons wives cheat on husbands click dating for married
cell phone spy for free site best cell phone spy software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新一届政府明确表态,将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决策层释放的积极信号,化解了投资者对于国家短期内采出台严厉调控政策的担忧。受消息提振,地产股全线上涨,并带动水泥等建材板块走强。


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几乎每年都要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但多数政策最终推高了房价。在上一轮楼市调控中,全国49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但大部分限购、限贷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


事实表明,通过抑制需求的调控手段,难以奏效,因为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住宅供应量明显不足。2002-2012年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315%,而竣工面积仅增加184%。针对如何解决居民“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和上一届政府给出的“控制房价”的药方不同,新一届政府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增加供应上。一方面,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图:2002-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期出台的“京7条”集中体现了新一届政府从供应端入手,调节供需结构的思路转变。其核心内容是“自住型商品房”政策。这一政策限定此类住房的价格低于同区位、同品质的商品住房约30%,且五年内不允许转让,五年后转让所得收益30%上缴政府。北京市计划今年向市场投放2万套这类商品房,明年投放5万套。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使得房屋供应有所增加,短期内将缓解北京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新一届政府重提保障房的同时,也意味放开和激活商品房市场。针对商品房市场的限购、限价等行政化手段会逐步淡出,加快土地流转、房产税等市场化调节手段将成为必然趋势。长期来看,随着长效机制的逐步落实和供应的逐步释放,市场供需关系更趋良性,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易贸研究中心/潘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