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易贸研究 | 易贸商品信息研究中心主编 | NO.SH
【石化】外采甲醇制烯烃装置 带动甲醇市场需求
[ 核心提示 ]

 

我国进口的液体化工品种类繁多,但进口量最大的还是乙二醇、苯乙烯和对二甲苯等产品。在目前北美、西欧等主要液体化工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各大液体化工品生产商的重点争夺地区,今后的中国进口规模将继续维持在高水平。
pantoprazol kur pantoprazol wiki pantoprazol 98

我国进口的液体化工品种类繁多,但进口量最大的还是乙二醇、苯乙烯和对二甲苯等产品。在目前北美、西欧等主要液体化工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各大液体化工品生产商的重点争夺地区,今后的中国进口规模将继续维持在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大宗液体化工品受生产技术、原料来源、生产成本等方面限制和影响,主要液体化工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仍将维持通过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下游消费需求的状况。尤其是近年国内随着上海漕泾、南京、惠州、宁波等主要化工基地区域内上下游一体化趋势逐渐明显,促使中国沿海地区液化品进口量的增加。


国内甲醇生产装置大都建在内陆地区或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产品进入市场需陆路长途运输,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国外甲醇生产装置基本上都建在沿海地区,紧靠甲醇装运码头,运输方便,因此在近年来在依靠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条件下,甲醇下游装置的兴建带动了甲醇进口。


甲醇制烯烃是近年国内甲醇新兴下游投资热门。2011年中国烯烃装置进入投产期,以神华包头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装置投产为开始,神华宁煤50万吨烯烃装置也于2011年8月份正式生产,随后大唐46万吨烯烃、中原石化20万吨甲醇制烯烃也进入试生产阶段,2011年需求甲醇约197万吨左右。不过由于这4个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原材料是从煤炭开始再到甲醇最后产出烯烃,并不是外采甲醇装置,他在增加甲醇产能的同时增加了甲醇消费,因此实际上并未能真正带动甲醇的需求。


真正意义上带动甲醇需求的甲醇制烯烃装置则从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装置开始。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装置作为全国首套建成的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2010年6月在浙江宁波化学工业区奠基,于2013年1月28日投料试车成功,2月3日产出合格烯烃(乙烯、丙烯)。

表1:中国甲醇进口分关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宁波化工区良好和物流条件,便于甲醇原料的运输和储存;如宁波镇海化工园区液体化工码头目前拥有8个化工专用码头,已建成液化品储罐190多个,储量达150多万立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560万吨,因此宁波发展外购甲醇制烯烃具备仓储和物流条件。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2年宁波关税区甲醇进口量在35-40万吨,而在2013年前8月宁波地区甲醇进口量已经达71.18万吨,较去年同期21.91万吨进口量,同比增加224.87%,且超出2012年全年进口量。


从月度进口数据来看,在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2013年1月28日投料试车前,11月,12月和1月宁波海关进口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2013年1月,宁波海关进口甲醇高达18.51万吨,为当月第二大进口关税区,第一名依旧为南京。随后宁波地区甲醇进口也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5月开始国际甲醇市场供应紧张,中国甲醇进口整体开始大幅减少,也导致宁波港口进口量的减少,但带动国产甲醇的采购需求。


图1:宁波海关进口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2013年4月起,受外围非伊甲醇供应因国际主要装置检修和运行不稳,国际甲醇市场供应紧张,现货价格不断走高。同时中国需求增速放缓,内贸甲醇市场持续盘跌,与国际市场价差不断扩大,转口贸易兴起,导致中国甲醇进口量减少,出口增加,港口库存跌至历史低位。2013年9月初国内甲醇港口库存较8初月进一步减少35%左右至20万吨左右,为2009年来港口库存最低水平,其中华东港口库存在16万吨左右,华南港口库存在3万吨左右。9月下旬尽管国内供给增加,受双节影响国内甲醇运输周期延长且运费上涨,导致西北、山东等地甲醇运输受限,消化了进口量增加,使得港口库存依旧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国庆节后,由于国内运输不再受限,西北至内地甲醇运费明显下降,西北发往内地甲醇货源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国内前期检修甲醇装置恢复运行,四季度又有一批新装置投产,国内甲醇市场供应逐步增加,沿海地区加大对国产货购买力度,促使11月初国内甲醇港口库存回升,从图2可以看出,宁波地区港口库存国产甲醇占库存比例自4月开始在不断扩大。


步入11月甲醇船运将进一步增加,不过目前外围甲醇市场供应持续紧张,欧美甲醇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迎来伊朗甲醇装置恢复运行,鉴于印尼、马来西亚主要甲醇装置在11月和12月有检修计划,且文莱地区装置持续停车,导致伊朗地区对中国输出船货增量有限,预计11月甲醇制烯烃仍以采购国内甲醇为主。


图2:宁波港口甲醇采购来源图


数据来源: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2013年9月26日南京惠生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布,由其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设计并采用其专有烯烃分离技术的MTO(甲醇制烯烃)装置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乙烯、丙烯全部达到并超过聚合级产品要求。 此次开车成功的MTO装置是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惠生能源”)联合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年产乙烯、丙烯30万吨,预计还将带来一波甲醇采购。


[易贸研究中心/蒋婧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