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实体经济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下出现回升;外贸经营环境持续改善;信贷增长保持稳定;先行指标和实体经济走强预示三季度经济增速优于二季度,或达到7.6%。
三季度实体经济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下出现回升。受益于稳增长微调措施的影响,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7%,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表现突出。世行行长金墉近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此番中国基建投资周期,与过往不同之处在于建设规划和融资方式,更多吸引海外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参与,世界银行2.5亿美元参与南昌地铁2号线的建设便是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支柱行业的房地产领域,即使在部分地方政府监管加强之际,8月房产开发投资增速保持在19.3%,给予经济增长足够动能。另外,在需求改善的拉动下,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从9.7%升至10.4%。
外贸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由于G3国家(美欧日)需求走强,中国政府打击进出口套利活动影响趋弱以及外贸进出口手续便利化,包括出口直通、“两单一审”改革以及“小商品通关绿卡”等举措实施,出口出现普遍增长。出口增速从二季度末的低点开始回升,8月出口同比增速为7.2%,较7月的5.1%进一步回暖;外贸顺差达到285.19亿美元,较上月大增107亿美元。进口方面,伴随国内投资需求好转,人民币汇率再度进入升值通道,投资品和初级资源品(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幅回升。8月份铁矿石、原油进口增速分别为10.6%和16.5%。
信贷增长保持稳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会议明确,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8月银行信贷增加7113亿元,环比仅增长1.6%,表明管理层正在营造健康的信贷投放环境。不同于二季度初的信贷增速放缓,三季度实体经济活动有所起色,通胀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去杠杆”下可持续增长发展的担忧。
展望
经济以结构性调整、保持“微调”基调。随着近期实体经济指标的走强,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有信心实现经济增长7.5%的目标。预计政府将持续在金融、投资领域出台更多“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微调措施,着力提高财政和货币资金配置效率。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并非在决策层政策制定范围内,制度改革的推进步伐将直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空间。
信贷扩张持续收敛。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动用大规模货币调控工具(如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极低,央行更多通过调节公开市场操作,“锁长放短”将为常态,以保持银行间市场利率相对稳定。由于货币供应体量较大,快速进行“去杠杆”动作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根据种种迹象显示,有关部门对于影子银行的认识并非负面,关键在于可控。展望四季度及未来,央行将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如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有效加强银行监管及有效疏导货币流向,使其服务于实体经济乃根本。预计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将回落至13%-14%区间内。
先行指标和实体经济走强预示三季度经济增速优于二季度。9月先行指标官方制造业PMI和中国汇丰制造业PMI分别为51.1和50.2,均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扩张显示出企业活动开始频繁。政策的倾向开始转向扩大内需,诸如富士康等有实力的制造型企业入驻内陆各省,给予了内陆地区和国民经济新的活力。反映实体经济指标也逐渐向好。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7%,一改上半年的颓势;铁路货运量的转好也意味着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在政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投资稳定增长、外部需求转暖的状况下,三季度GDP增速优于二季度的7.5%,或至7.6%;年末有望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规划将可能助力投资活动的增加,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
相关文章
- 【石油】中国汽车普及 加剧石油供给不足
[2013/11/14] - 【宏观】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失衡风险
[2013/08/19] - 【宏观】投机资金周报(NO.2)
[2013/08/14]
相关视频
- 财经观察:家电业如何摆脱“政策依赖症”
[2013/05/31] - 财经观察:揭秘比特币
[2013/05/16] - 财经观察:“猪周期”再次来袭
[2013/04/25]
热点文章
- 【石化】北美丙烯产业的发展对PP市场格局的影响
[2014/01/16] - 【石化】甲醇市场价格弱势盘整
[2014/01/13] - 【石化】聚乙烯利润分析双周报
[2014/01/07] - 【石油】2014年1月1日海关总署正式调整生物柴油进口消费税税则
[2014/01/03] - 【石化】甲醇港口库存小幅增加
[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