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石油市场,我们经常将中石油、中石化统称为“两桶油”,这是两家掌控着中国石油市场命脉的国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是否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呢?两桶油的存在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利弊呢?
在中国的石油市场,我们经常将中石油、中石化统称为“两桶油”,这是两家掌控着中国石油市场命脉的国有企业,一般来讲我们只知道这两家企业占据着国内大多数的油气田、炼厂以及下游零售企业。过去我们更关注的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年报中所呈现的亏损,以及其股价的后期走势,然而随着现如今汽车越来越普及,汽柴油的品质及价格成为了广大民众更为关注的焦点。
1988年9月,由原石油部改组成立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其后在1998年,再一次改组成为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前者业务侧重于原油勘探与开采,后者业务侧重于加工与销售。在中石油与中石化分立之后,两大集团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石油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其中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另外,在目前的国民生活中,成品油至今仍是其不可替代的存在。
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国石油行业处于垄断地位
1. 原油产量:中石油超过六成
2013年1-6月中石油、中石化与“两桶油”以外企业原油产量图
数据来源:上海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根据中石油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产量为464.2百万桶,折合约6316万吨;中石化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产量163.09百万桶,折合约2219万吨。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10363.8万吨。因此得出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原油产量的六成以上,已经达到了《反垄断法》中所规定的相关市场份额二分之一。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中石油的相对市场份额为156%,在原油开采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领导者地位。中石化的相对市场份额为27.2%。
2. 原油加工量:中石化占据半壁江山

2013年1-6月中石油、中石化与“两桶油”以外企业原油加工量图
数据来源:上海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根据中石油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加工量为6753万吨;中石化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为11544万吨。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原油加工量23734.3万吨。因此得出2013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几乎为全国原油加工量一半,十分接近《反垄断法》中所规定的相关市场份额二分之一。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中石化的相对市场份额为94.7%,在原油加工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领导者地位,中石油的相对市场份额为39.8%。
3. 成品油销售:“两桶油”有占据绝对优势

2013年1-6月中石油、中石化与“两桶油”以外企业成品油销售量图
数据来源:上海易贸研究中心整理
根据中石油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成品油销售量为5734.2万吨;中石化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化成品油销售量为8075万吨。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412.86万吨。因此得出2013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消费量几乎全部由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已经达到了《反垄断法》中所规定的相关市场份额二分之一。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中石油的相对市场份额为133.54%,中石化的相对市场份额为68.36%,
因此在销售领域,中石油与中石化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石油市场对“两桶油”的需要:
我国《反垄断法》虽然对垄断企业做出了界定,而且根据上文的分析,中石油、中石化却是存在对相对市场的垄断情况。然而,我国《反垄断法》从根本上反对的是由于垄断行为而破坏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才是制定《反垄断法》的主要目的,目前“两桶油”的经营模式并未影响到整个石油市场的市场经济秩序,石油行业的主要终端产品,即成品油、天然气等价格直接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因此“两桶油”目前的经营模式的并不包括在《反垄断法》所制约的垄断行为中。
石油属于先期投资巨大的行业大,例如中石油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将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占我国进口原油的5.54%(2012年数据)。中俄原油管道在中国境内总长度超过900公里,途径黑龙江、内蒙古等13个市县区,直至大庆,建设总投资约80亿元。先不说80亿元的投资非一般企业所能承担,单说在建设之初,对于管道建设项目本身,便需要由国家出面与俄罗斯政府进行谈判,除了具有强大经济实力以及国家作为信用担保的中字头国有企业以外,几乎不可能实现并完成这样的项目。
“垄断”对于石油市场发展所产生的弊端:
由于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国内市场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是贸易时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还是技术开发,炼厂、管道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能力,都是中小企业所不能匹敌的。因此当国家政策要求提高油品质量是,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两桶油可以轻而易举的提升炼厂加工成品油的品质,他们的重点除了投资设备以外,更可以投入到科研中,降低加工成品油时的成本等,而中小企业只是为融资购买设备而奔波便已捉襟见肘。
其次,群众对于“两桶油”的经营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较大,以至于在天然气涨价等消息公布时,社会反响激烈。而如同天然气涨价这样的事件,中石油在经营天然气业务时确实入不敷出,其进口气的价钱甚至超过了国内天然气的零售价格,但由于社会在看中石油本身带着有色眼镜的关系,因此一次合理的价格调整却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反应。第三,由于石油行业所拥有的巨大利益,很可能影响到其他能源产品的推广。
相关文章
- 【石油】八月首现罕见燃料油净出口月
[2013/10/16] - 【石油】铁道部后的中石油 打破垄断任重而道远
[2013/10/12] - 【石油】中国炼化项目由“量”转“质”
[2013/09/16]
相关视频
- 财经观察:家电业如何摆脱“政策依赖症”
[2013/05/31] - 财经观察:揭秘比特币
[2013/05/16] - 财经观察:“猪周期”再次来袭
[2013/04/25]
热点文章
- 【石化】北美丙烯产业的发展对PP市场格局的影响
[2014/01/16] - 【石化】甲醇市场价格弱势盘整
[2014/01/13] - 【石化】聚乙烯利润分析双周报
[2014/01/07] - 【石油】2014年1月1日海关总署正式调整生物柴油进口消费税税则
[2014/01/03] - 【石化】甲醇港口库存小幅增加
[2014/01/02]